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發現!百大衛生關鍵事蹟~公共衛生重要檔案展
展覽概述

健康對個人而言,不僅攸關生命長短,更左右生活品質,其影響範圍可廣達家庭、社會、甚至是整個國家,所以,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在憲章中開宗明義指出「健康是一種基本人權」,當然亦是社會持續發展的要素之一,更是國家強盛的盤石。民國17年政府於行政院下設衛生部,成為我國第一個獨立設置之中央衛生主管機關,迄今將近80年,其間不僅歷經戰亂,政府遷臺,退出聯合國,中央衛生主管機關亦數度更迭,但20世紀的臺灣衛生醫療仍有許多的重大突破與進展,這些均可從政府檔案,亦即過去政府在處理公務過程中所做成的文書,洞悉整個來龍去脈,進而在處理21世紀新的健康課題之際,指引政策發展新方向。

無庸置疑,檔案乃見證歷史的第一手資料,更是政府組織之知識寶庫,世人經其所記載之內容,得以鑑前世之興衰,並考當今之得失。因此,加強檔案管理,深入探究政府各類檔案,不僅可發掘檔案之作用,且經資訊科技傳播助長,可逐步延伸為知識管理之基礎環節,更重要的是如何促使各機關對檔案價值之瞭解與重視,進而增進民眾對檔案的認識與應用,乃舉辦檔案展覽之用意。基此,檔案管理局(以下簡稱本局)近年來致力推動與行政機關合作主題檔案展,並據以編輯出版檔案彙編,深感檔案之加值與推廣應與民眾所關注且是生活層面的議題列為優先,特於本(96)年擇選衛生檔案為展覽素材,舉辦此次檔案展覽。

雖說社會經濟的發展是我國健康進步的根本,但是不遺餘力推行公共衛生則是貢獻如此奇蹟的主要直接原因,其中衛生醫療更是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我國公共衛生之萌芽與現代醫學之傳入可溯至清朝時代,而民國成立之後,僅於內務部內設衛生司,迄至北伐成功進入訓政時期,即民國17年始於行政院下設衛生部,展開衛生行政體系之建置,以資推行公共衛生,然接續內憂外患不斷,戰火連綿使得公共衛生幾乎陷於停頓狀態。在政府遷臺之後,雖有日本政府據臺所遺留的公共衛生基礎建設為根基,但因百廢待舉,加上大批國軍轉進,造成傳染性疫病從大陸地區再度入侵,當務之急是建立地方衛生行政組織體系,並藉由衛生所室構成的金字塔型之基層衛生工作網,公共衛生不但能落實推行,而且成果豐碩。民國60年行政院衛生署成立,取代省市衛生處局成為我國最高衛生主管機關,擘劃衛生大政方針,並主導各項重大衛生政策的形成與執行等事項,促使臺灣地區的公共衛生事業蓬勃發展,並引領進入全民健康保險的社會醫療新境界,使我國晉升醫藥衛生先進國家之列。

本次展覽係由行政院衛生署與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合作舉辦,檔案審選作業則由承辦機關-本局延聘醫療衛生領域之專家學者,成立檔案審選諮詢小組,歷時約一年,自行政院衛生署管有之390餘萬件檔案中擇選出百件具代表性之重要檔案。惟諮詢委員在進行檔案審選的過程中發現,雖然多數檔案由該署及其所屬機關所保管,但因衛生機關歷經數次變革,早期年代重要事件的檔案大多由國史館、臺灣省政府等機關管理,需費時於公文往返間借調檔案,尚有資料已無案可稽者,致使部分具重要價值之檔案無法呈現在國人面前,甚為可惜。

本次展覽之檔案內容共分為「重要組織變革」、「醫事管理與全民健康保險」、「藥物食品管理」、「疾病管制」、「健康促進及照護」、「企劃、科技發展與國際合作」6類,每類主題之各件檔案則採年序排列呈現,俾利民眾有系統地瞭解展出之整體架構與內容。除紙本檔案的展出外,主協辦機關特別蒐集早期醫療器皿及衛生教育宣導文物,充實展覽內容的多樣性;此外,本局亦商請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與高雄市政府衛生局支援義診活動,並邀請相關衛生醫療協會或基金會參與,提供健康諮詢服務,期能使參觀民眾有如身歷公共衛生時光之旅,並增進其預防保健新知,有個健康參展之行。

發現!百大衛生關鍵事蹟~公共衛生重要檔案展
展期與展出地點

96.09.10 ~ 96.09.21臺北展次(國家圖書館) 96.10.25 ~ 96.11.30高雄展次(台灣醫療史料文物中心)

各單元名稱及說明
一、見證轉變-重要組織變革
臺灣自古多瘴癘,開闢初期,無醫少藥,居民染疾多殆。清末日人攻臺期間,戰死者少、病死者眾,因此據臺後致力於推動醫藥衛生,為臺灣公共衛生發展之始。臺灣光復,緊接政府遷臺,戰爭過後百廢待舉。政府接收日人遺留之衛生設施,陸續成立省衛生處、瘧疾研究所、結核病防治院、血清疫苗製造所、婦幼衛生研究所等機關,並於各縣市設衛生局、各鄉鎮設衛生所,建構金字塔形之網狀衛生系統,為臺灣公共衛生打下深厚基礎。我國最早的中央衛生主管機關為民國17年於南京成立之衛生部,歷經九次變革,於民國60年成立行政院衛生署迄今。衛生署成立後積極著手衛生法令之制定及修正,訂定各項衛生計畫,取代省市衛生處局,主導臺灣的衛生政策,隨後並依據衛生署組織法配合社會脈動陸續成立相關機關,近年更加強推動國際衛生事務,以追求正義、人道、衛生健康的普世精神。

二、健康起飛-醫事管理與全民健康保險
我國醫政管理的發展,由早期實施醫師專業證照、解決醫事人力與醫療設施不足的問題,辦理退除役醫事人員特考、設立一般公費醫師、建立醫師實習制度、加強農村醫療保健四年計畫等;當不足問題趨緩後,中期著手資源分布不均及醫療品質的問題,在資源分布不均方面,民國75年施行「醫療法」,不僅規範日後醫療管理之法制藍圖,且為醫療網計畫奠定法律基礎,醫療網計畫之推行旨在完備醫療體系,以邁向醫療社會化發展,該計畫致力於均衡區域醫療資源,平衡城鄉醫療差距;實施通訊醫療,強化山地離島醫療服務;提供預防與治療並重之社區醫療;並將特殊醫療保健需求,如山地離島醫療保健、精神醫療照護、緊急醫療救護、長期照護服務、院內感控等逐步納入規劃與執行。在醫事人力增加的同時,亦開始推動公職醫師專勤制度、廢止乙種醫師限地開業辦法。在醫療品質方面,除實施教學醫院評鑑、醫院評鑑等提升照護品質的制度外,並將各類醫事人員管理法制化。近期發展主要以提升醫療照護品質、醫療資訊電子化、建構全人健康照護體系為其願景。

在全民健康保險方面,民國84年實施後,民眾因就醫經濟阻礙大幅減少,而提升其就醫可近性;IC卡就醫憑證取代紙本;施行整合醫療計畫,提高山地離島居民就醫可近性與品質;設置全民健康保險紓困基金,均為促進民眾健康福祉的政策。於民國90年,二代健保規劃以「平衡財務」與「提升品質」二個主軸,納入「擴大參與」的特色,藉以改善健保體制改革、財務制度、支付制度、法令研修、及政策宣導,期使健保能永續經營。

三、健康守門員-藥物食品管理
藥品是使用於治療、減緩和預防人類疾病不可或缺之製劑,其安全性及有效性影響醫療品質甚鉅,政府為確保國人用藥安全而制定:藥典、藥物藥商管理法、藥師法、藥害救濟法、罕見疾病防治及藥物法、優良藥品製造標準、藥品優良臨床試驗準則、取締偽藥劣藥禁藥辦法、濫用藥物尿液檢驗及醫療機構認可管理辦法;另建置:藥物安全監視機制、民間受理檢驗中藥摻加西藥檢驗體系、管制藥品證照管理制度、反毒資源線上博物館;並推動:藥商整頓方案、醫藥分業制度、生物藥品檢驗封緘制度、藥物食品檢驗認證體系等。藥政管理範圍甚廣,從藥品查驗登記為民眾用藥安全嚴格把關,到防止藥品濫用、誤用,至藥害救濟法保護藥物消費者權益,乃至善盡照顧罹患罕見性疾病弱勢者等措施,其目標即在維護國民健康,並提升我食品衛生管理條例草案是我國食品衛生管理法律之濫觴,民國64年食品衛生管理法公布則是正式定型。民國68年多氯聯苯污染米糠油造成兩千多人中毒的事件,震驚社會,促使政府成立食品衛生管理專責單位,並開始執行兩期共8年的「加強食品衛生管理方案」,強化中央與地方政府的組織與功能。學校飲食、食品中毒行政處理、營養標示、健康食品、基因改造食品、危害分析重要管制點(HACCP)、輸入食品衛生查核陸續有了法令依據,管理逐漸上軌道。美國牛肉事件以後,衛生署在專業評估外,導入風險溝通的概念,設立食品消費紅綠燈制度,重新拾回消費者的信心。民國70年設置的消費者服務中心是政府機關中第一個成立的消費者保護單位。營養師法於民國73年公布,使營養專業受到法律的規範,這些檔案均為歷史的見證。

四、健康防衛隊-疾病管制
臺灣地處亞熱帶,氣候及生態環境狀況對防疫工作具相當的考驗,尤以早期疫癘叢生,如天花、霍亂、瘧疾等疾病都造成社會極大的衝擊;光復初期衛生環境惡劣,檢疫工作幾陷於停頓;民國35年天花流行,病例高達1,561例,翌年更有5,193個病例發生,分別造成315人及1,725人死亡,其他如霍亂及各種傳染病亦均造成社會極大的震憾。各項防疫工作經政府及社會全體努力,採取各種防疫作為,終能有效控制。民國92年SARS疫情發生,再次驗證防疫機制仍有檢討加強之處,始能面對可能發生的新疫情。目前大部分的急性傳染病及實施疫苗接種可預防的疾病都能受到掌控,但面對新興傳染病仍有相當挑戰。本次展示之檔案資料除將臺灣地區根除的天花、霍亂、瘧疾及小兒痲痺等重大成就,提供部分原件呈現外,對近期發生的SARS及影響深遠的結核病與愛滋等防疫作為也做部分介紹。同時對B型肝炎防治與推廣流感疫苗接種也有檔案呈現,期望在防疫的歷史軌跡上看到因防疫作為所帶來的貢獻與影響,過去的作為與成就,對今後仍需面對的防疫課題有所省思與借鏡。此外,可部分反映過去疾病控制的里程碑,臺灣的防疫成就有目共睹,展示資料僅代表一些點滴,希望引起一些回響與省思。在現今疾病對人類的威脅尚不可能消失的情況下,防疫資源的投入,對整體社會進步與繁榮有深切的影響。

五、健康大躍進-健康促進及照護
衛生署的保健及健康促進業務,一向均以提升國民自我健康照護能力、增進全民健康為目的。本次展出的主題包括研訂法源:護理人員法、菸害防制法、護理設置標準,這些法律及標準之訂定對護理照護品質的提升及菸害防制工作的推動有重大影響。家庭計畫是我國享譽世界成功的經驗;母乳哺育推廣計畫反應社會價值觀的改變,兒童口腔保健奠定國民口腔健康及牙醫醫療品質之基礎;國民保健計畫不僅含括健康促進及預防保健服務等項目,後續亦推動社區健康營造與癌症社區到點篩檢等服務。自民國71年起,癌症即高居國人十大死因之首,癌症防治法可有效整合運用醫療保健資源,減少癌症對國民健康之威脅,並提升癌症診斷治療水準。而慢性病防治(擇選糖尿病與子宮頸癌為例)、社區健康營造、學校健康促進及菸草控制框架公約等內容均遵循世界衛生組織推動計畫架構。此外,為提升衛生教育的可近性及品質,故選介「健康達人125-民眾自我照護手冊」,此乃普獲衛生教育人員及民眾喜愛的教材。此次選介檔案反應我國衛生保健、健康促進及照護在法制化、國際化、社區化之努力成果。

六、與國際接軌-企劃、科技發展與國際合作
企劃、科技發展與國際合作從60年代迄90年代因應國際重大變革,在退出聯合國之後,我國醫藥衛生之發展仍結合產、官、學界展現臺灣實力,在國際展露頭角。本次選介主題包括:中沙醫療合作、國際衛生合作協定、推動加入世界衛生組織、派衛生業務代表駐外等,都充分顯示我國走出去迎向國際舞台的決心;而公共衛生人員訓練、全國衛生行政會議、公共衛生發展史,以及衛生保健志工奬勵等檔案的陳列,足供後人了解我國公共衛生的發展脈絡;兩岸醫藥衛生交流的檔案證明我國醫藥衛生交流之法制化,基因醫藥科技發展的檔案則顯示我國科技發展具前瞻性。此次展出檔案顯示我國衛生企劃具承先啟後、國際合作事務強烈迎向國際舞台的決心、科技發展深具前瞻性。
回上一頁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