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農半工的製糖業

包裝外銷

種黃麻、做布袋

戰後,我國外匯短缺,急需出口物資換取外匯。砂糖堪稱最重要的出口物資,而用於其出口的包裝則是麻袋。當時,臺灣每年需要1,000萬個麻袋,但僅能自產400萬個。1949年我國自印度進口400萬個麻袋,花費248萬美金。基於外匯考量,乃決定自行栽植黃麻,生產麻袋。故自黃麻栽植,到農會配合整理、興建黃麻倉庫,再到紡織麻布袋,透過農政單位、各級農會以及公民營企業相互協力。至1960年,已達自給自足的產量。

由於麻袋上需要標註包裝內容及生產者。因此,台灣糖業公司所生產的砂糖,在麻袋上除印有公司標誌,也註明包裝內容物。

檔號:A313300000K/0036/03402/09

案名:獎植黃麻

檔案產生日期:民國36年11月5日

檔案管有機關: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說明: 為了製造麻袋以裝運砂糖,台灣糖業公司提供5,000甲土地供種植黃麻,各區分公司並規劃所屬糖廠的種植面積;臺灣紡織公司也於1948年推出農民增產黃麻的獎勵辦法。

檔號:C9500028003/0039/1103/001

案名:財產管理(重要)

檔案產生日期:民國40年8月24日~41年5月13日

檔案管有機關: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說明: 嘉義縣水上鄉農會內部的黃麻倉庫因年久腐朽,不堪使用。經中國農村復興聯合委員會運用美援修復,倉庫後來劃歸嘉義縣農會所有,水上鄉農會乃決議價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