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蹟之島:1970~1980從開發到保育臺灣建設檔案」行動展示資源
展覽概述
1970年代起,臺灣進入大建設時期,各種基礎建設百花齊放;至1980年代,政府在工程建設上調整新思維,轉以開發與環保並重,為呈現這中間的轉折歷程,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推出「奇蹟之島:1970~1980從開發到保育臺灣建設檔案特展」,透過臺灣建設的關鍵檔案,重現這些指標性建設所肩負的任務與影響。
為使蘊含時代意義的重要建設過程及內容,透過多元場域推廣,擴大國家檔案能見度。檔案局將特展內容,濃縮轉化為微型行動展版及行動展示箱,藉由輕量型展示資源,以及影片、導覽手冊等相關線上引導資訊,促進大眾接近珍貴檔案史料,彰顯檔案多元面貌與應用價值。
行動版的「奇蹟之島」,融合了重要建設展的策展理念與五大建設重點介紹,我們希望打造出「會移動的奇蹟之島」,所以讓第一座由國人設計、建造,以鋼構拱橋為主的關渡大橋紅色橋墩立起,作為奇蹟之島移動的鮮明大紅色腳跟。島上還有為擴大高雄港貨櫃裝卸量,全臺唯一的過港隧道;此外還盤踞了政府遷臺後由國人自行興建的第一條鐵路北迴鐵路、首次進行環境評估、取得道路工程與生態保育之間的新中橫公路,以及依山而建,模擬動物原生環境的臺北市動物樂園。
期望透過本行動展,將國家檔案裡的各大工法,以深入淺出的轉譯方式,傳遞1970-1980年代臺灣建設符應時代思潮的轉折歷程,重現這些指標性建設所肩負的任務與影響,亦可見今日永續工程理念之發韌。
展期與展出地點
- 114.01.01 ~ 114.06.30(展出地點可配合申請)
各單元名稱及說明
行動展版
1970年代起,政府開始大舉興建基礎建設,希望促進經濟轉型,臺灣進入「大建設時期」。例如,為了開發東部資源並解決交通問題,北迴鐵路成為第一條政府遷臺後由國人自行興建的鐵路;而首座由國人設計、建造,以鋼結構為主橋的關渡大橋,也在這時完工;在海運貨櫃化的世界潮流下,為讓大型貨櫃輪入港,高雄港開闢第二港口,並建設貨櫃碼頭,全臺唯一的過港隧道也應運而生。
時至1980年代,環保意識高漲,於是新中橫公路建設舉行臺灣史上首次環評,在道路工程與生態保育間取得平衡。臺北市立動物園也於這個時期從圓山遷到木柵,在生態保育和動物福利的理念下,打造模擬動物原生棲地,建設亞洲最大的動物樂園。藉由12幅行動展版的五大建設檔案故事,瞭解我國在追求經濟成長的同時,從開發臺灣資源展開建設,逐漸轉向開發與生態環保並重,將臺灣營造成奇蹟之島的歷程!
行動展示箱
奇蹟之島行動展示箱的箱體以「工具箱」造型為設計理念,將國家檔案中的「北迴鐵路」、「關渡大橋」、「過港隧道」、「新中橫公路」及「臺北市立動物園」轉化為展示內容,箱內包含檔案複製品、檔案光雕及數位尋寶遊戲等三個裝置。
檔案複製品
精選上述5項建設檔案圖像,製作為A3尺寸複製品,懸掛於箱體側面,便於拿取觀看
檔案光雕板
擷取檔案原件複製品部分畫面,製作為約A4尺寸光雕板,可於箱內藉LED燈條照明展示,或抽取出與檔案原件複製品相互對照。
數位尋寶遊戲
以5項建設檔案圖像為主題,設計可單人或多人競賽的像素遊戲,運用平板電腦及個人手機操作,於尋寶關卡完成時呈現相關檔案展件及工法故事。
過關畫面
一共可收集五個寶箱。
收集主題檔案
開啟寶箱,可呈現主題檔案介紹。
建議先參觀行動展覽,藉由展示的檔案內容瞭解各項建設中的特殊工法及興建經過,再搭配展示箱中的實體互動物件,回顧1970-1980年代國家建設中,從開發到保育的永續理念。
國家檔案行動展示資源外借服務
檔案局為發揮國家檔案價值,擴大檔案應用範疇,將主題特展或相關主題內容,轉製成行動展版及展示箱等資源,無償提供於機關(構)、校園或公開場所等展示,彰顯檔案多元面貌與應用價值。
圖片列表
相關連結
- 發布日期:113/10/18
- 最後更新時間: 113/10/24
- 點閱次數:422